這篇跟命相毫無關係!只是純粹從正確的現代醫學角度,探討如何從足部尤其是足趾來看健康的文章。
我們總是把皮膚癌和日曬聯繫起來,所以我們通常不會檢查腳上的黑點。然而,作為皮膚癌中最危險的黑素瘤,就可能發展到不經常接觸陽光的部位。黑素瘤甚至可能出現下腳趾甲下面,看起來像是個黑點兒。
對趾甲的傷害,或者身體內任何部位的疾病,都可能導致腳趾甲出現白色區域。如果一部分或者整個趾甲脫離了甲床,它就會顯示白色。這可能是因為受傷、趾甲感染或者是牛皮癬引起的。如果趾甲本身很完整但是大部分都變成白色,這有時候可能是更嚴重疾病的症狀,比如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糖尿病。
有時對趾甲的傷害或是長期接觸石油基質溶劑可能造成凹陷的像勺子一樣的腳趾形狀。同時,缺鐵也可能會形成這種特殊形狀。
發癢,鱗狀的皮膚可能是足癬,在20到40歲之間的男性中比較普遍的一種真菌感染。一種對化學用品或化妝品的過敏回應,稱為“接觸性皮炎”,也可能導致瘙癢和皮膚乾燥和紅斑。如果發癢的足部有皮膚變濃並且出現小點,這可能是牛皮癬,一種免疫系統的過度回應。使用藥膏可以緩解這種症狀。
腳趾甲可以揭示我們整體的健康狀況。真菌感染經常會造成腳趾甲變黃變濃。 變黃變濃的腳趾甲也可能是一些潛在疾病的症狀,包括淋巴水腫(和淋巴系統相關的腫脹)、肺部疾病或者風濕性關節炎。
趾甲表面有凹痕是因為趾甲在趾甲板處的生長被破壞了。一半兒的牛皮癬患者都受趾甲蝕損的影響。
大腳趾關節痛的一個最臭名昭著的原因就是痛風,同時還會伴隨著紅腫。骨關節炎也是導致疼痛和腫脹的一個罪魁禍首。如果關節不能彎曲,這可能是拇僵症,骨質增生關節炎的一種併發症。大腳趾疼也可能是人工草地趾,一種運動員病,尤其是硬地項目的運動員,由於關節週遭韌帶損傷導致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如同走在大理石上,或是你腳上蹠球(腳掌下面近拇趾根的球形部分)的疼痛衍射到了腳趾,你可能是得了摩頓神經瘤,一種通常在第三根和第四根腳趾間神經週遭的組織變濃疾病。女性得這種病的機率是男性的8到10倍。
這種病是由於對腳趾的傷害或太多的壓力造成的。
這種足部畸形可能是因為鞋子太緊擠壓腳趾,或是因為諸如糖尿病、酒精中毒和其他神經紊亂疾病,對神經的傷害造成的。腳趾從蹠球(腳掌下面近拇趾根的球形部分)伸出部分向上拱起,並且在腳趾中間部位開始向下收起,如同爪子。應對的方法包括伸直和鍛鍊腳趾,或者特製的鞋子,乃至外科手術。
腳部的潰瘍長期不癒合,是糖尿病的一種重要警示。糖尿病可以影響腳部的感覺、血液循環和正常的傷口癒合。所以即使是一個小水泡也會變成一個麻煩的傷口。這些潰瘍也很容易被感染,糖尿病患者應該經常洗腳並擦乾,並每天檢查腳部是否有傷口。外週動脈疾病導致的血液循環不暢,也會讓潰瘍癒合緩慢。
雷諾氏病會讓你的腳趾變白,然後變藍,再變紅,最後變回本來的顏色。原因可能是血管突然痙攣導致的動脈狹窄,壓力或是溫度突然變化都可能觸發血管痙攣,通常不會導致其他的健康問題。雷諾氏病也可能跟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甲狀腺疾病有關。
這通常是站得太久,或坐飛機時間太長,導致的臨時問題,尤其是對孕婦來說。但腳腫也可能是一些嚴重的疾病的前兆,比如循環不暢、淋巴系統疾病,或者是有血塊。腎臟疾病或者甲狀腺功能減退也會導致腳腫。如果你的腳長時間腫脹,要去看醫生。
最常見的原因是足底筋膜炎,連接到腳跟骨的長韌帶發炎。剛起床腳落地的時候最疼,關節炎、過度運動、不合適的鞋,包括肌腱炎也會導致腳後跟疼。不太常見的原因包括足跟底部的骨刺、骨頭感染、腫瘤和骨折。
腳部灼痛通常發生在有周遭神經損傷的糖尿病患者身上,但也可能是維生素B缺乏、香港腳、慢性腎臟疾病、腿或腳的血液循環不良(外週動脈疾病)、或甲狀腺功能減退。
突然而來的劇烈足部疼痛,是一種肌肉痙攣或抽筋的症狀,它可能持續數分鐘之久。過度工作和肌肉疲勞是常見的原因,其他原因包括血液循環不暢、脫水或是體內鉀、鎂、鈣、維他命D水準的失衡。懷孕或甲狀腺失衡造成的荷爾蒙水準變化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
如果痙攣經常發生甚至變嚴重,你需要看醫生。增力訓練可以改進肌肉疲勞。
有時候這個問題最初的跡像是改變你的走路模式──步子更寬,或者輕微的腳拖地。原因可能是週遭神經損傷讓你的腳慢慢地失去知覺。其中大約30%的病例都跟糖尿病有關,神經損傷也可能是感染、維生素缺乏、酒精中毒導致的。很多時候,人們不知道是什麼導致了神經損傷。
腳冷可能隱藏多種病。如果你的腳趾經常覺得冷,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吸煙、高血壓或心臟病導致的血液循環問題,如果糖尿病沒有控制好,引起了神經損傷,也會讓你覺得腳冷。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甲狀腺功能減退和貧血。醫生可以幫你找到這些潛在的問題,或是讓你知道,你就是個腳冷的人而已。
當你的腳疼了一整天之後,你可能只是詛咒你的鞋子。畢竟女人中10個有8個都說會她們的鞋很折磨人。但是疼痛往往不是極高的高跟鞋導致的,很可能是應力性骨折,就是說你的骨頭上有一個小裂縫。一個很可能的原因是鍛鍊太劇烈了,特別是像籃球、長跑這樣高強度的運動。骨質疏鬆的人骨頭比較脆弱,風險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