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導讀:智慧的父母守望孩子,讓孩子主動成長。平庸的父母替孩子做事,讓孩子被動成長。中國的家長要像孫悟空的父母學習:讓孩子自己解除障礙,讓孩子自己經歷磨難,讓孩子自己經歷困難;只在孩子努力之後實在無法解決困難時,才降落到孩子的身邊。

 

孫悟空的父母怎樣教育孩子?

 

一,孫悟空最初來自一塊仰承天地山川靈氣的石頭,這塊石頭在天地之氣交合之時破裂開來,跳出一個赤身裸體的仙猴。這個猴子的誕生其實隱含著人類起源的概念,或者說隱含著生命起源的概念:動物的生命,其最根本的來源在於天地之間。

 

這個頑皮的小仙猴不久就走上了求師學道之路。書中描述了他如何學穿人衣,學走人步,如何學習本領。這個過程不過是人類從赤身裸體的原始狀態走向文明的縮影,也表明一個人從赤身裸體的嬰兒起,如何穿上衣服,如何開始依依哇哇學習人類語言、掌握知識的過程。

 

作者在其編造的神話中,不由自主地、象徵地道出了人類的起源,一個人的起源,人類從嬰兒到童年的最初階段,一個人從嬰兒到童年的最初階段。

 

二,孫悟空學會人言人語、穿著打扮,並學會了一定的生存能力之後,有一段在花果山無憂無慮的生活。

 

在這段生活中,他領導群猴建立猴的樂園,一會兒襲擊人國,一會兒翻騰龍宮,一會兒直搗地獄,直到後來大鬧天宮。

 

這段故事不過象徵地描述了人的兒童時期。

 

這是一個無法無天的時期,一個無視世界秩序的時期,一個充滿造反精神、任意玩鬧的時期,是兒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遊戲時期。無論是兒童還是成年人,都能夠感受到這段故事淋漓酣暢的痛快感。

 

三,孫悟空無法無天的行為驚動了天宮,並與天宮這個秩序的象徵發生衝突。

 

天宮做出的第一個應急反應是,封孫悟空為弼馬溫。這個招安最終破產,天宮又派天兵天將前往花果山鎮壓。武裝鎮壓被孫悟空驚人的才能所擊敗,天宮不得不又一次接受孫悟空的條件,承認他自封的“齊天大聖”。

 

這段故事非常貼切地像徵了家庭和社會對兒童無拘無束自由狀態的最初規範。

 

這種規範包含著哄騙與安撫,也包含著一定的嚴厲和打罵。

 

我們從中非常生動地看到了人在兒童時期的遭遇。

 

孫悟空對於天宮最初發出的武裝圍剿的勇敢反抗,以及對於安撫的幼稚可愛的上當接受,特別形像地反映出古往今來的家庭都能普遍看到的父母對孩子的軟硬兼施的哄勸與訓斥相結合的教育過程。

 

這一時期,天宮對孫悟空(或者說秩序對兒童)的態度還是慈嚴兼備,以慈為主的。

 

四,可惜的是,孫悟空最終未能夠在這種軟中帶硬的安撫中安守本分。他的兒童的天性,無拘無束的活力,終於在不可饒恕的範圍內突破了秩序規範。他把蟠桃大會這一神聖的活動攪得亂七八糟,不成體統。

 

闖下彌天大禍的孫悟空在驚駭之餘逃之夭夭,然而,破壞的嚴重性使天宮忍無可忍,秩序的鎮壓開始了。

 

接下來是孫悟空與秩序世界的大規模對抗,這就是大鬧天宮。是天兵天將大規模地圍剿花果山。是孫悟空被放到八卦爐中?燒。是他從八卦爐中奇蹟般地逃生之後,更加瘋狂地、肆無忌憚地對抗天兵天將。

 

就在他的破壞性行為勢如破竹、似乎無敵於天下的時候,佛祖出現了。

 

佛法無邊──在和佛祖的對抗中,孫悟空失敗了。他被鎮服在佛祖巨手化做的五行山下。

 

一個特別重要的象徵出現了。西天佛祖在這裡是典型的父親的象徵。這種象徵絕沒有一絲一毫牽強附會之處,它在《西遊記》的結構中是一個帶有核心意義的因素。在《西遊記》中,寫到佛祖在孫悟空面前的一次次出現,包括這最初的出現,所有的敘述、作者的語調以及讀者閱讀的情緒,都非常複雜、細微、準確地描繪出了這個世界父親與兒子的關係、父親對待兒子的複雜態度以及兒子對待父親的複雜態度。

 

父親對兒子是威嚴的,俯瞰的,沉穩的,含威不露的。當他的孩子大鬧天宮把世界攪得一團糟的時候,他的出現又含有一個父親對於被破壞的整個環境的歉意。

 

在管教孫悟空的時候,他的表情、他的語調、他的態度完全是父親式的。他並不是怒火萬丈,也並非完全不顧及父子之情;然而,他又是絕對威嚴的──當他曉之以理仍不能夠說服兒子時,也有足夠的力量將其壓服。

 

在這裡,孫悟空對如來佛的態度也是兒童對父親態度的典型。孫悟空試圖向如來佛挑戰,以為可以向他挑戰。然而,這只是一個兒童異想天開的幻想。在孫悟空的挑戰中露出了兒童的全部天性:幼稚,天真,想當然,對父親既敬畏又不服氣。

 

當父親伸出手掌說:你能跳出我的手掌嗎?父親的手掌是父親權威、能力的象徵。孫悟空這個自以為法力無邊的小兒子便一個筋斗翻出去十萬八千里,以為跳出瞭如來佛的手掌。當他得意洋洋地在如來佛手指化成的通天大柱下撒下一泡尿時,不過是兒子對父親挑戰的典型象徵:用兒童的性炫耀對父親的統治做了幻想的挑戰。

 

這個挑戰理所當然地失敗了。

 

當孫悟空面對失敗還在喋喋不休地爭辯時,父親認為對兒子的講理已經到了界限。面對整個秩序世界對兒子的不滿,如來佛溫和地也是威嚴地、不可抗拒地對兒子實行了壓服。他將大手一推,把孫悟空推到雲天之下,再將大手化為五行山,將兒子鎮服在那裡。

 

父親的大手體現了父親的全部統治。任何一個讀者都能夠感受到那種父親的威嚴,雖然不一定是自覺到的感受。

 

許多讀者對如來佛的態度,如同兒子對父親的態度一樣,是不服氣的,但又是不得不服氣的;是想要抗拒的,但又是難以抗拒的;是有仇恨的,但又是不敢自覺表達的。因為父親是道德的象徵,是秩序的象徵,是人類世界的象徵,是所有文化的象徵。

 

父親是兒子自由意志的最大對立面,最大的障礙。對這個統治不可猥褻,不可公開表示敵意,甚至內心都不敢正視這個敵意──也許大多數讀者尚不能夠真正審視閱讀這段故事時內心產生的對佛祖的敵意,但這種敵意已非常深刻地潛藏在讀者心中。

 

讀者不會公開謾罵佛祖,他們只是懷著非常複雜的心理,不得不地接受了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的結果。

 

父親並沒有從肉體上消滅兒子。他只是不容申辯地把兒子壓服在五行山下。壓服是管教的一種手段,父親最終希望迫使兒子接受社會秩序,走上秩序化的道路,也許在這時,他已經潛在地安排了未來讓兒子取經的道路。

 

五,當孫悟空被壓在佛祖手掌化做的五行山下時,作為尋找東土取經人的使者,觀音菩薩出現了。

 

這時,站在孫悟空面前的是一個母親的形象。我們可以大膽而又堅定地論斷:觀音菩薩在《西遊記》中是典型的母親象徵。即當孩子受到父親“正確的”、嚴厲的管教和壓服時,母親常常像觀音這樣扮演著合適的角色。

 

她是維護父親權威的,是貫徹父親意旨的,同時又是憐惜兒子的。她的目的就是將兒子引上父親規定的道路。

 

一方面,對於兒子所受的責罰,作為母親,她知道這是維護父親權威所必要的,是維護秩序世界所必要的,也是兒子未來人生所必要的;另一方面,在不破壞父親權威的前提下,在堅定不移地引導兒子走上正確人生道路的前提下,她又流露出了難以掩飾的溫情。

 

無論是兒童還是成年人(主要是男性),在讀到這段文字時,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對觀音的親切,那是深入深層心理的強烈而溫暖的感覺。任何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面臨父親的嚴厲壓制無可奈何時,尋求母親保護時那種期盼、依靠與求助的情感,都能從體驗中找到兒子在如此情境下對母親的依戀。

 

俄底普斯情結在這里以極為藝術的、中國化的方式表現了出來。

 

至高無上的父親的形象及象徵,善解人意的母親的形象及象徵,他們和孫悟空的關係,構成了孫悟空由兒童走向人生的最初結構。

 

六,孫悟空終於在父親的壓服和強制性規範下,同時也在母親的撫慰與勸說下,不得不地又似乎是心甘情願、歡天喜地地接受了去西天取經的安排。

 

在這裡,兒童的心態被象徵得非常真切。

 

從本質上講,去西天取經確實是在父親的壓迫下不得不採取的行動,但當孫悟空有了充分的教訓後重新獲得自由,並決定接受秩序的規範去進行人生的奮鬥時,居然產生了一種快樂感。這是兒童離開無法無天的無約束時期,開始走上人生探索道路的那個矛盾而又真實的心態。

往下,我們意味深長地看到了孫悟空與豬八戒、沙和尚共同護衛師父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同樣意味深長的是,一匹白龍馬伴隨著他們出現了。

 

讓我們進行更深一步的分析。

 

雖然去西天取經是唐僧、豬八戒、沙和尚、孫悟空、白龍馬五個人物的結構,然而,這五位一體的結構,是兒子走上秩序世界的奮鬥道路時一個完整的人格象徵。這五位一體是花果山時期、大鬧天宮時期的孫悟空的發展,這五個人物其實是一個人物,依然只是孫悟空一個人。

 

在這個取經的團體中,唐僧象徵著一個人的自我道德規範。這是一個與情慾、智慧、能力無關的獨立存在。

 

豬八戒,不過註釋了中國古已有之的“食色性也”。在取經的過程中,豬八戒成為食慾和性慾兩大表現的象徵:一是要吃,二是嚮往異性。豬八戒的出現,一方面使人感到是蠢笨的,因為食慾、性慾總在生活中顯出蠢笨來;另一方面,他又顯得憨厚可愛,這又表明人類對待自己的食色本性並不排斥。

 

孫悟空是自我的象徵,特別代表著一個人的主動性、創造性、智慧與能力,與弗洛伊德所講的“自我”有可類比之處。

 

沙和尚是這個團體中擔行李的角色,象徵著一個人的體力和身軀。沙和尚在團體中還起著調節關係的作用。他經常調節唐僧與孫悟空(即道德規範與自我意識及創造力)之間的矛盾;經常調節孫悟空與豬八戒(即自我創造力與食色本性)的矛盾;也經常調節唐僧與豬八戒(即道德規範與食色性慾)之間的矛盾。

 

白龍馬的象徵意義也是顯然的,它是孫悟空的伴侶。人類在幼年時以動物為伴侶,以真實的動物和玩具的動物為遊戲夥伴。

 

這樣,我們看到了這五位一體構成的新的孫悟空。在取經的過程中,這五位一體的相互關係,體現了孫悟空這個如來佛的兒子在人生奮鬥中內在性格深處的矛盾衝突。

 

七,為了到西天取經,孫悟空及其整個人格團體出發了。

 

他所依靠的背景,西天佛祖象徵著父親,觀音菩薩象徵著母親。去西天取經即是去父親那裡取經──不過象徵著以父親的成功、以父親在秩序世界中的地位作為人生的目標,以父親為模仿的榜樣。天宮、龍宮、地獄、神仙界,不過表明著秩序世界的不同層次。

 

在漫漫的取經路上,要直接面對和戰勝的各種妖魔鬼怪,象徵的意味就更明白了,那是在人生奮鬥中需要戰勝的各種矛盾:既是主體與客觀的矛盾,也是主體內在的矛盾。

 

在這裡,外在的妖魔與內心的魔相無時不在,只有戰勝它們,才能夠修成正果。

 

八,雖然兒子已經正式接受父母所規定的人生道路,然而,他依然可能隨時偏離這條道路。

 

這時,戴在頭上的金箍以及能夠控制它的緊箍咒出現了。這即是父母在兒子身上留下的控制權。它是通過唐僧即自我道德規範而起作用的。

 

緊箍咒非常典型地像徵了自我道德規範如何傳遞了父親所代表的秩序世界的約束力。當兒子稍有偏離正確人生道路的傾向時,緊箍咒就發生作用。

 

它的作用是通過典型的咒語實現的,充分錶明所有的約束其實都是語言的。

 

九,在取經過程中,我們看到孫悟空對整個客觀環境鬥智斗勇,充分運用自己的生命力,運用自己的金箍棒。戰勝群妖惡魔的過程,象徵地體現了一個人在人生中戰胜千難萬險的跋涉。

 

對內,他要不斷和豬八戒所象徵的食色本性鬥;還要與唐僧象徵的壓迫自己的道德規範鬥。

 

在和食色本性的代表豬八戒鬥爭時,可以表現出某種調侃,某種揶揄,某種輕鬆,某種智慧,就好像人在與自己的慾望交流時,在調整自己的慾望時對慾望的真實態度。人是經常用揶揄、調侃的態度來嘲弄和抑制慾望的。

 

在和唐僧即自我道德規範鬥爭時,手法是多種多樣的。最常見的手法是說服,是哄勸。孫悟空不斷地扮演一個說服、哄勸唐僧的角色。這不過反映了人在自我行為與道德約束髮生衝突時,經常要勸說自己、說服自己,使自我道德規範能夠通過。

 

然而,解決矛盾的方式常常不是說服了道德規範,反而表現為不得不接受道德規範的約束。緊箍咒一念就靈,接受規範的過程十分痛苦。孫悟空與唐僧的衝突常常是激烈的。

 

當孫悟空被唐僧趕回花果山並開除他的徒籍時,我們看到了孫悟空的痛苦和委屈。不少兒童每讀至此都忍不住流下眼淚。

 

然而,離開了取經的道路,回到了昔日自由玩耍的花果山,沒有了道德的自我規範,不再追求自我人格的完美與進取,孫悟空一方面很快樂,一方面又深深地不安。及至豬八戒前來召喚孫悟空解救危難中的唐僧時,他雖然故作矜持,似乎並不在意,內心卻無法排遣對師父的強烈牽掛。這裡,回歸之心是主流。

 

這充分象徵著一個人一旦踏上了接受秩序、爭取人生進取的道路之後,他就在一種強烈的旋律中不可自拔。不管兒童態的自由多麼誘人,任何現實的人都離不開人生功利主義的追求,離不開在秩序的道路上追求成功、追求道德完善的進取。

 

於是,孫悟空只能在一次又一次離開自我道德規範的大小片斷結束後,毅然決然地返回到取經的道路上。

 

十,在取經道路上的許多關鍵時刻,孫悟空每每受到觀音菩薩的關照,這即是兒子在人生進取的道路中經常會受到的母親的關照。

 

觀音在照看孫悟空取經的過程中,淋漓盡致地、極為準確地表現出一個母親的形象:母親對兒子寬容而又內在地愛護。我們也經常看到孫悟空以頑皮的言語對觀音菩薩進行調笑,不過表明兒子可以適當地調笑和親暱母親,再一次傳達出兒子在母親身上的深刻情結。

 

十一,然而,在取經途中最困難的時刻,孫悟空依靠的卻是父親的力量。

 

一度真假美猴王曾難解難分,這種難解難分意味著孫悟空有時會迷失,難以找到真我,難以真正地證明自己,在這個時刻要依靠父親的力量。這象徵著遇到人生最大危難時,解救者只能是嚴厲而慈祥的父親。

 

如來佛是典型的父親形象,這是始終如一地貫徹在《西遊記》這個神話中的。

 

十二,取經之路歷經八十一難,終成正果,不過表明兒子終於取得了父親的認可。

 

很多兒子一生中都以父親為潛在的敵人,然而,卻在一生中都渴望父親的承認。孫悟空的結局,意味著兒子取得了父親所代表的整個社會的認可,即取得了社會地位,取得了成功,取得了道德形象的完美,取得了人生境界的圓滿。如來佛對孫悟空在漫漫取經路上的努力予以肯定,並給予充分評價之後,孫悟空獲得了正果。這是一個功德圓滿的結局,是人生成功的結局,是取經終得正果的結局,是戰胜千難萬險的勝利結局,是一個喜劇的結局。

 

文章來源:搜狐博客/太原品言

 

引用:  http://tw.myblog.yahoo.com/jw!21.8JI2dFRtoakzOgv1m2VsamDQ-/article?mid=308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mei888 的頭像
    gomei888

    gomei888的部落格

    gomei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