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演練-國立故宮博物院

一、故宮博物院成立與遷移歷程 1924年(民國13年) 滿清皇帝溥儀退位並移出皇宮,民國政府派人清點
文物,並於第二年成立故宮博物院。收藏文物為宋、元、明、清宮中之物 ,藏品以中華文物為主。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國民政府料定戰事不會短時間內結束,所以做 了遷移的準備。於1934年分五批共遷移了19,557箱故宮文物到上海。於 1936年南京故宮分院建成後,同年又陸續送到南京分院。 1937年全面對日坑戰暴發,為了這些珍貴故宮文物的安全,分三路向大後 方運出到貴州省及四川省,待坑戰勝利後再分三路運回南京故宮分院。 國共內戰爆發後,國民政府遷移到臺灣,於1948年到1949年中分三批共 2,972箱,約60萬件故宮文物運往臺灣,存於臺灣故宮博物院,為目前的 舘藏主體。

二、故宮博物院起源 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公元1402年,朱棣繼承瞭 皇帝之位後,下詔在北京城營建紫禁城。 紫禁城占地72萬平方米,包括宮殿樓在內的建築共786種,是世界上 大的建築群。紫禁城取紫微星居於天地中心之意,表示這裡是世界的中 心,“紫”是指居於中天的紫微星,古代是天地的象征,另外皇宮戒備森嚴 ,又是禁地,所以稱為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先後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紫禁城的房屋傳 說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隻比天帝的一萬間少半間,據現代古建築物專 傢的科學統計,故宮大小宮、殿、堂、樓、閣等共有房屋8,700多間。 太和殿是外朝的主殿,俗稱金鑾殿,現在人們看到的太和殿是康熙三 十四年重建的,殿前廣場面積3萬多平方米,是皇帝舉行登基、大婚等重 大慶典的地方。舉行盛典時,文武官、儀仗隊近千人在此整齊地排列等待 謁見皇帝,由於過於寬廣,大臣們可以說完全看不到在殿內的皇帝,使皇 帝和眼前的金鑾殿越發顯得神秘莫測。 向太和殿延伸的臺階,雕鑿著雲和龍的紋樣,這樣的臺階隻能允許皇 帝一人通過。上面就是中國民間所說的金鑾寶座。寶座正上方有“盤龍藻 井”。藻井上雕刻著一條龍,龍嘴下面叼著一個晶亮的圓球,稱為“軒轅 鏡”。據說它是中國古代祖先“軒轅氏”制造的,可以分辨真假天子,袁世凱
80
登基時,因為心虛害怕軒轅鏡會掉下來砸死自己,於是下令將龍椅往後移 瞭若幹寸。 永樂帝在營建紫禁城時,將處理各種政務公事的場所外朝和皇帝的個 人生活場所內廷分開瞭,在保和殿的北側是內廷,也就是皇帝的住處。內 廷的進出口乾清門前,放置著雌雄各一隻金獅。 盡管當時的永樂帝把宮殿造得異常高大,戒備十分森嚴,甚至想用這些銅 鑄石雕猛獸懾服他的臣民,但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震動瞭全世界,也改變 瞭紫禁城的命運,宣統皇帝溥儀成為瞭在紫禁城的後一個皇帝,也被稱 為末代皇帝。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今天人們稱之為故宮,意為過去的 皇宮。故宮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面積達到72萬平方米,為世界 之;故宮的整個建築被兩道堅固的防線圍在中間,外圍是一條寬52米、 深6米的護城河,河水環繞;接著是周長3公裡的城墻,墻高近10米,底寬 8.62米。城墻上有4個門,南有午門,西有西華門,城墻四角,還聳立著4 座角樓,角樓有3層屋簷、72個屋脊,玲瓏剔透,造型別致,縝密佈局舉 世無雙,堪稱中國古建築中的傑作。


三、竹絲纏枝番蓮多寶格圓盒──​ ​清朝 揭秘那些年乾隆「玩具箱」​ ​里的「稀世珍玩」 皇帝心愛的珍玩,怎麼樣才能更加有序的收納、更加方便的欣賞與把玩 呢?答案就是放到多寶格里。今天就來聊聊專為陳設古玩器物而生、有乾 隆「玩具箱」之稱的多寶格。 多寶格是收藏各種珍玩的百寶箱,明代文獻記載著,士人常在旅行時攜帶 一種裝著各式日用品的盒子,以備不時之需;也有將文房用具放在盒中達 二、三十件之多,此多功能盒子可說是清代多寶格的前身。清初國力及文 風鼎盛,至乾隆皇帝尤好風雅,上自三代下迄明清文玩,大量搜羅藏於宮 中,供皇帝把玩。而多寶格便能讓皇帝在賞玩時收取便利,所以常被戲稱 為「皇帝的玩具箱」。 多寶格是清代才開始興起的,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將格內做出橫豎不等、 高低不齊、錯落參差的一個個空間。人們可以根據每格的面積大小和高度 ,擺放大小不同的陳設品。在視覺效果上,它打破了橫豎連貫等極富規律 性的格調,因而開闢出新奇的意境來。從規格上劃分,既有大件的多寶格 家具,也有可以擺放在桌案上的袖珍多寶格。下面我們來看看乾隆的多寶 格都是什麼樣的。
81
這件長30.5cm、寬30.3cm、高16.5cm的紫檀雲龍紋多寶格方盒,屬於袖 珍多寶格,它內藏47件珍玩,既有歷朝歷代的玉器、書畫、琺瑯器、銅器 , 也有來自日本和西洋的舶來品。這件多寶格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這件清乾隆紫檀多寶格方匣可,外形雖簡單,但卻不顯單調。簡單而不單 調的原因在於工匠運用「開窗」的裝飾手法,一方面讓人能欣賞到書畫; 另方面又使人對窗內產生期待的心理。不負眾望的,方盒在一一抽去隔 板、推出四個扇形後,造型剎時間變得有了流動感,加上中心圓璧迴旋的 效果,人們幾乎以為它會像風車一般開始轉動!若你以為,尋寶的樂趣已 結束而就此停手,那損失可大了!其實,方盒底部的須彌座也是一個貯藏 空間。這種手法和現代室內設計利用地板下儲物,概念是一致的,很有創 意。 這件清竹絲纏枝番蓮多寶格圓盒,利用機軸原理,將圓筒形盒分成四個扇 形,180°打開來可成為一字形小屏風,360°翻轉後可成為一個正方形筒 狀。每個扇形內又分成許多格層,其中圓柱形格層不但再分成數格,而且 可以360°旋轉。全器匠心獨運,極盡設計之能事。 此盒高二四.三公分、徑長一八.六公分,以木胎為質,外部飾圍細竹絲 ,竹絲上再貼黏纏枝番蓮花竹黃。器身闔起來是圓形,展開是桌上屏風, 迴轉過來則變成方形展示櫃。盒底有四個分別放著書畫手卷的扇形小屜, 其他格層則有二十三件玉器等。製作精巧別具匠心,是清代多格寶之翹 楚。


四、毛公鼎 毛公鼎,腹內鑄銘32行500字,是舉世長的銘文。傳於清道光23年( 1843)前後,在陜西省岐山縣出土。經多次轉手秘藏,後移贈中央博物院 ,並隨故宮文物遷轉,渡海來台。 西周厲王晚年政策失當,諸侯叛王,厲王被流放彘地,開始所謂的「共和 時代」,此時新舊派諸侯鬥爭不斷,故宣王即位之初,憂心忡忡。鼎銘說 :「-----四方大縱不靜」,或即指當時的動亂局勢。 銘文前五段由「王若曰」、「王曰」領首的誥命,顯示出宣王亟求良佐的 殷切期盼。第二段至第四段有連續多個「你不要」「你不能」「你不准」 「你別敢想…」的強力命令句式,更透露了當時情勢的的動盪不安,以及 對毛公臨危授命的迫切要求。
82
毛公受周宣王冊命,統領朝廷百官,負責周王內外大小政及所有出入政令 的布達,並兼管公族子弟教育、侍衛、軍事、內政等,實際是一人之下、 萬人之上的大職,所以賞賜品也為豐盛:玉禮器、佩飾、官服、車飾、 馬飾等等,其賞賜之多,是金文中的高等級,可知其冊命職官之大。毛 公鼎的銘文之,非僅在字數之多、訓誥辭華之美,也在賞賜內涵之豐厚 ,天下第一重寶,可當之無愧。

五、翠玉白菜(清朝 西元1644-1911) 長18.7公分,寬9.1公分,厚5.07公分 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百分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親切的題 材、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而親近,別忘了看看 菜葉上停留的兩隻昆蟲,它們可是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此件作品 原置於紫禁城的永和宮,永和宮為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寢宮,因此有人推 測此器為瑾妃的嫁妝象徵其清白,並企求多子多孫。雖說翠玉這個材質與 白菜造型始風行於清中晚期,白菜與草蟲的題材在元到明初的職業草蟲畫 中,屢見不鮮,一直是受民間歡迎的吉祥題材。除此之外,包心葉類的蔬 菜也曾被唐代的詩人杜甫用來作為政治環境惡劣、懷才不遇的隱喻,在文 人畫的傳統中,亦被引用來作為繪畫的主題,以表述類似的心情,暗諫為 政者的昏庸。在乾隆四十年(1775)的一首名為《題和闐玉鏤霜松花插》 的御製詩中,作為帝王的清高宗,從以包心葉菜為造型的花插,聯想到以 杜甫詩中園吏不識嘉蔬之隱喻為藝諫的傳統,而有所警惕;詩云:「和闐 產玉來既夥,吳匠相材製器妥。仿古熟乃出新奇,風氣增華若何可,菜葉 離披菜根卷,心其中空口其侈。插花雅合是菜花,緋桃雪梨羞婀娜,民無 此色庶云佳,藝諫或斯默喻我」。不過相信無論是此位宮廷作坊中的工匠 ,或是製作翠玉白菜的玉匠,都只是發揮創意、巧藝,為順應贊助者喜好 而創作,但是由於並未留下相關的資料記載,也留給觀者更多想像的空 間。 國立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一流的中華瑰寶典藏重鎮,藏品多來自清代皇宮中 的收藏。令人感到有趣的是,這些國寶當初在皇城中究竟放在那一座宮殿 裡?而這些宮殿在當時,又具有什麼樣的功能呢?「玉燦珠光」常設展, 除了讓現代大眾能夠欣賞故宮舊藏珠玉文物之美外,更希望由這個觀點出 發,讓我們一窺隱藏在這些文物背後的時空密碼。 乾清宮乃內廷后三宮之一,本展廳展出的瑪瑙磨具、白玉錦荔枝及瑪瑙佛 手即來自此處。明朝的十四位皇帝,與清朝的順治、康熙兩位皇帝,都以
83
乾清宮為寢宮,並在此處理政事,召見大臣。乾隆皇帝也曾在此舉辦過 「千叟宴」,以示普天同慶,君民共享昇平。 雍正朝以後,清朝歷代皇帝主要的寢宮則是養心殿,其周圍尚有華滋堂、 燕喜堂、體順堂等一系列建築。本展廳展出的金鑲東珠朝帽頂、東珠朝 珠、水晶球、田黃石異獸書鎮、琥珀山子和著名的肉形石,皆來自此處。 而聞名中外的「三希堂」,亦是養心殿中的西套間。 在皇帝寢宮之外,后妃居住之處則有永壽宮和永和宮等。永壽宮在清初 ,曾居住過順治皇帝的愛妃董鄂妃,後來雍正皇帝將此也改為皇帝居停的 宮殿之一,本展廳展出的墨晶筆筒、髮晶馬上封侯和水晶壽星即來自永壽 宮。永和宮著名的主人之一,則有光緒皇帝的瑾妃,著名的翠玉白菜即 陳設於此。 除了皇帝后妃之居處外,本展廳展品尚包括來自內務府的墨晶鏡,與來自 於壽皇殿的翠玉松鶴插屏與青金石山子。所謂內務府是清代宮廷爲服事皇 室而設立的機構,其機關龐大,包羅萬象,幾乎是外朝六部的縮影。其 高主管是總管內務府大臣,直屬于皇帝,而出任此職務者多爲皇帝親自簡 任之親信,亦或爲八旗貴族與宗室,可見內務府之親貴與重要性。而壽皇 殿則在故宮之北的景山上,乾隆朝後此處用來作為供奉祖先的影像、繡像 之處。

六、臺北故宮的水墨書畫:北宋三寶」 范寬《谿山行旅圖》、 郭熙《早春圖​ ​》1072、 李唐《萬壑松風圖》

「宋代繪畫發展與背景」 在整個中國繪畫傳統中,宋代山水畫為突出。宋畫之美,,「外師造化 ,中得心源」,美在簡單、含蓄、謙卑、輕柔的藝術態度,在困頓中浪漫 ,在缺憾中讚美,於人物、山川、花鳥中輕叩生命的價值。

北宋山水畫強調「師法造化」,注重圖真和格法,描繪地域風貌、氣候變 化具體精微,同時也發揚「中得心源」的傳統,對景造意,融入真切感 情。

主要流派和名家有:承北方山水畫派系的李成、范寬傳派;善畫湖山小景 的惠崇、趙令驤;米芾父子的雲山墨戲。南宋山水重視意境創造和感情抒
84
寫,畫法簡練、潑辣,代表畫家為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南宋四 家」,創南宋「院體」;也有繼承唐以來傳統的青綠山水,著名的有趙伯 駒、趙伯驌兄弟。

另外,宋代書畫鑒藏活動十分活躍。皇家收藏在宋徽宗時達到頂峰,藏品 百倍於先朝,同時系統地發展了對書畫的保護、整理、鑒定、著錄等工作 ,裝裱形式有著名的「宣和裱」;古畫原作及臨摹復制品編成《宣和睿覽 集》;由著名書畫家和鑒藏家米芾負責鑒定、管理書畫;編纂成體例完備 的《宣和書譜》、《宣和畫譜》著錄書。私人收藏文物書畫之風也特盛, 士大夫和富商幾乎都有此癖好,著名收藏家有米芾、賈似道等人。 同時文物書畫市場也很活躍,書畫作偽之風亦隨之而起,並已有專門造假 作坊。於是書畫鑒定之學也趨向專門,湧現出一些書畫鑒定大家如米芾、 趙希鵠,並有重要的論述或專著存世。

(一)《谿山行旅圖》 范寬(約950年-約1032年),字中立,生於五代末,北宋著名畫家,京 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 長年隱居終南山及太華山的范寬,著重寫生與用心領會,題材多取自家鄉 陝西關中一帶雄闊壯美的山嶽,採用全景式高遠構圖,主山堂堂,「顯顯 如恆岱,遠山多正面,折落有勢」,讓觀畫者有「遠望不離座外」之感。 范寬發展了荊浩的北方山水畫派,並能獨闢蹊徑,因而宋人將其與關仝、 李成並列,譽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在用筆上多採用「雨點皴」, 再施以「搶筆」,在刻畫北方山水的風骨方面可謂得天獨厚。

〈蔣勳解說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AxijdcJalM

絹布繪製,以淺淡的色彩作極為精緻的構圖,舉凡山川流水、高山岩石, 都能細心勾勒且呈現出立體的空間感,至於人物、馬匹亦能夠在尺寸極為 渺小的限制下,活靈活現。明代董其昌評價此畫為「宋畫第一」。 畫作中遠近側正的視覺角度下觀察各有不同,遠看有巍峨巨石的壯闊,高 山右側直直垂注一縷涓瀑,山壁岩牆上的特殊紋理不僅歷歷可見,線條亦 是變化多端、粗黑曲折,不僅使山形更加雄偉厚重,也產生了層次和立體 的切入觀感。而山壁上密如細雨的筆觸(雨點皴),更拉長了山高的視覺 感受,忠實地呈現了范寬的繪畫特色。

85
隨著流水往全圖的下方望去,以更加細膩的筆觸,在幽暗的深谷中,暈出 如霧氣一般的墨彩幻化,米芾便以「深暗如暮夜晦明」形容這種呈現了瀑 布沖洩的力道以及水花的效果。水流盡頭,可引領觀察者拉至近景,此時 每一棵樹的枝枒葉梢巨細靡遺、疏落有致,巧妙的是,右下角可見一行馬 車行隊,其右方有一棵樹木,其分岔的「橫Y」字形枝幹下方,數葉呈現 了一個缺口,可見范寬的落款簽名,但由於年代久遠,此畫顏色略顯暗沉 ,距離半公尺的距離下,要細分此畫作的各個細節,並非易事,因此現在 畫展中,多可見遊客舉起望遠鏡近距離的檢視賞閱。

山頂的樹木叢生,無論遠近,皆能望見枝葉疏密透光的層次,近處則更可 見枝幹節瘤突出、盤根錯節,紋理幾可亂真,似乎可解釋成使用細小的畫 筆,施以蒼勁的筆力如刻畫而來,此外,部分植物葉片依稀可見紅色和綠 色消褪的痕跡,可知此畫原先是以彩色的形式發表。而近景的小瀑左岸, 走出的挑擔之人頭戴斗笠、動作如生,可能即將走過溪水之上的人工架橋 ,圖幅右下方,更出現了駝獸列隊前進的律動,在蒼勁十足的景致中,添 加了生物的活躍氣息。

*​ ​中國現代畫家徐悲鴻:「中國所有之寶,故宮有二,吾所傾倒者,則 為范中立《溪山行旅圖》大氣磅礴,沉雄高古,誠辟易萬人之作。此幅既 系巨幀,而一山頭,幾佔全幅面積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全幅 整寫,無一敗筆。北宋人治藝之精,真令人傾倒。」

(二)《早春圖》 郭熙(約1000年-約1087年後)字淳夫,世稱郭河陽,為北宋著名畫 家、繪畫理論家,河陽溫縣(今河南溫縣)人,享年80歲以上,可徵的活 動年代為宋神宗熙寧至元豐間,曾任翰林待詔直長,神宗死後,遂少有在 畫院的活動紀錄,宋徽宗宣和時追贈正議大夫。 郭熙擅長山水畫,與李成並稱「李郭」,名列「李、郭、范、米」的「北 宋四大家」之一,北宋畫家郭熙的代表作,為雙拼絹本水墨掛軸,縱 158.3公分,橫108.1公分,繪於宋神宗熙寧5年(1072年),左方署款 「早春,壬子年郭熙畫」,並鈐有「郭熙筆」長方朱印。 此畫表現出冬去春來,大地復甦的細緻的季節變化。在章法上兼有高遠、 深遠、平遠,層次分明。畫上有清乾隆皇帝御題詩:樹繞岩葉溪開凍,樓 閣仙居家上層。不籍柳槐間點綴,春山早見氣如蒸。

86
〈蔣勳解說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k3BeaoYKZw〉 採全景式構圖,上下留有天地,遠、中、近景則巧妙地布置於「十字形」 架構內主山畫於中軸上方,山石先以圓筆勾勒輪廓,中鋒、側鋒並用,再 於陰暗面以濕筆皴擦,層層淡墨反覆地渲染,強化量體感,這種技法俗稱 「雲頭皴」、「卷雲皴」、「亂雲皴」或「鬼面皴」,能真實反映沉積岩 地貌,也可使畫面產生如雲霧般變幻的戲劇效果,很適合描寫初春乍暖還 寒,淡冶如笑的山野景象。 山腰部分則隱於煙嵐中,如臨深山幽壑,更顯主峰雄偉氣勢,是為「高 遠」。 樹叢委以虛、實來營造前後距離,腰間右側的亭臺樓閣,此時環伺於水墨 山水中,其下山澗瀑布流泉,與左側緩坡谷地融雪化成的涓涓源水,蜿蜒 地流向前方的江灣,顯示水流綿長及山坳縱深。而中景左方是一片曠野河 谷,虛渺的遠山咫尺千里,是為「平遠」,其間一行旅人正從曲澗棧道一 端越過小橋,欲達彼岸。而觀畫者正是透過「S​ ​形」山勢引導,將視線從 後方的主峰、山嵐,中景的樓閣、流泉、行旅等,順勢牽引至近景,空間 鋪陳手法,是為「深遠」。 幹長挺拔的大松佇立岩盤上,佐以蟹爪為樹枝、梢末,而渾厚的「鬼面 皴」大石雄踞中軸下方,有助於畫面重心的穩固。而時值日暮,右方的漁 樵收拾起漁網、泊舟登岸,左岸手抱嬰孩的婦女及隨側稚童,也笑迎肩挑 兩擔魚簍的漁夫歸來,鄰近搭建的房舍,則是一家人準備共進晚餐,享天 倫樂的居所。 綜觀全幅,賦予觀賞者北方大山大水的真實感受,從而能引發可行、可 望、可游、可居共鳴的樂趣。

(三)《萬壑松風圖》 絹本畫軸,縱長188.7公分,橫寬139.8公分,被認為是銜集兩宋畫風精華 為其大成之山水畫傑作

李唐(1066年-1150年),字晞古,亦作希古,宋朝著名畫家,河陽三 城(今河南孟縣)人。李唐原供奉北宋徽宗的畫院,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 ,李唐顛沛流離,逃往臨安(今杭州),以賣畫度日。南宋恢復畫院後, 李唐經人舉薦,進入畫院,授成忠郎職務。

李唐精於山水畫,變荊浩、范寬之法,山水畫初用峭勁的筆墨,寫出北 方山河雄峻氣勢;晚年去繁就簡,創大斧劈皴;畫水打破魚鱗紋程式,而
87
得盤渦動盪之狀;兼工人物畫,初似李公麟,後衣褶變為方折勁硬;並以 畫牛著稱。

李唐的畫風對後世有很大影響,他也培養了一些傑出弟子如蕭照,其後馬 遠、夏圭繼承和發展了他的畫風,和他一起,並稱為「南宋四家」(李 唐、劉松年、馬遠、夏圭)。

〈蔣勳解說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AxijdcJalM〉 畫上的主峰布置在畫幅中央,左右有高低不齊的插雲尖峰。崗巒、峭壁, 好像有斧頭剛剛鑿過,對一片石質的山,表現出特別堅硬的感覺。山腰處 朵朵白雲,好像是冉冉欲動,一方面把前後群山的層次感劃分出來,還使 畫面有了疏密相間的效果,也使整個氣氛上有柔和調劑的一面,不會因為 太密太實而讓欣賞者有過份的壓迫感。 山顛的叢樹,近樹的松林,若隱若現的石徑,加強了畫面深幽的情調。左 方中景各有一線瀑布垂下,幾折而後,轉成一灘溪澗,澗水穿石而過,如 聞聲響,真是畫到有聲就是詩。 這一幅畫在主峰旁邊的遠山上,題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陽李唐筆」。甲 辰是宋宣和六年(1124年),李唐已經是76歲了。儘管如此高齡,畫中 表現的山石仍然是雷霆萬鈞的陽剛力量。

七、故宮瓷器 中國的瓷器工藝發展在時間和技術上均曾位居世界的領先地位,早在絲路 開通時便已出口至中東,歐洲和東南亞。歐洲人極為喜愛中國的瓷器,甚至將來自中國的瓷器以中國的國名“CHINA”稱呼之,等同是代表中國。目前故宮所收藏的眾多瓷器中又以12世紀宋朝官窯(汝窯)作品的在工藝上堪為頂級的代表作,其特色是在火侯控制使其藍色釉彩形成微小氣泡而變 成“青中帶藍”的溫潤色澤,其中甚至有一件被清朝乾隆皇帝鑑賞後在其上題詩紀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mei888 的頭像
    gomei888

    gomei888的部落格

    gomei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