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精選書摘】全身部位:帶狀疱疹(皮蛇)

疱疹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由病毒引起的皮膚感染,分為單純疱疹和帶狀疱疹2種。而帶狀疱疹俗稱「皮蛇」,人體首次發作俗稱「水痘」,痊癒後病毒仍留存於感覺神經內,每當抵抗力變差時,病毒就會再度活躍,沿著神經游走到皮膚表層而發病。

22021788179_7d039802da  

帶狀疱疹的主要特色是簇集型水泡,沿著單一側周圍神經做帶狀分布,常伴有明顯神經痛。許多人一開始會因單側局部神經痛表現得比皮膚徵兆早,常誤以為是頭痛、心絞痛、胃痛、闌尾炎或腎結石等疾病,直到出現紅疹或水泡時方才恍然大悟。

帶狀疱疹通常一生只發生一次,但免疫力差、年紀大的人,復發機會便很高,開始時在受病毒影響的神經會感覺抽痛,然後長出疹子及水痘。帶狀疱疹若長在額頭及眼睛附近,這恐怕會侵犯到第5對腦神經的眼分枝,危及眼角膜,影響視力。若長在臀部、陰部附近,則將侵犯第2薦椎神經,影響排泄功能。其實,帶狀疱疹病患只要及早診斷和藥物治療,是可以將發病的嚴重程度與後遺症降到最低的。

提升免疫力 皮蛇不上身
帶狀疱疹俗稱「皮蛇」,是水痘病毒的再活化。當民眾感染過水痘後,水痘病毒會潛伏在人體內某處神經節長達數十年之久,當人體因為年紀大、感冒生病、作息不正常、抵抗力變差時,它就會被活化,影響局部神經及神經節,形成帶狀疱疹。

出疹和疼痛是帶狀疱疹的2大症狀,皮疹通常會自然痊癒,但重點是如何解除神經痛?雖然並非每個患者都會留下神經痛的後遺症,然而50歲以上的病患確實要特別注意。目前仍無確實能治好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方法,除了藥物以外,經皮電刺激或是神經阻斷術等都是可能的治療方式。

要預防水痘病毒被活化,刺激帶狀疱疹發作,建議要建立良好生活習慣、規律生活作息、睡眠充足、營養均衡、規律運動,避免過勞及壓力,提高免疫力更是首要之道。

成功斬「皮蛇」
帶狀疱疹致命率非常低,死因多半是患者原本就有其它疾病,如罹患糖尿病、白血病、癌症、愛滋病的老人家,就有可能在罹患帶狀疱疹時引發嚴重併發症,一定要盡速就醫。

帶狀疱疹屬病毒感染,好發在60~80歲年長者身上,通常是一開始先從單側某個部位的皮膚開始出現燒灼痛或刺痛,緊接著出現皮疹、水泡,有時也可能僅有疼痛感卻不長水痘,但卻會讓人痛到難以忍受,甚至求診請醫師開止痛藥。

60歲以上罹患帶狀疱疹的人,約有1/3可能會出現神經細胞受損後的併發症,其中最令人困擾的正是「疱疹後神經痛」,這種後遺症有時長達數週、數月,甚至數年之久,嚴重者甚至會蔓延到全身或侵犯到內臟,所以若發現疑似「皮蛇」症狀,一定要盡速就醫,並照醫師指示用藥。

**********

切勿迷信民間偏方 正確用藥方為上策

而民間對於「皮蛇」存有不少迷思,其中便有罹患「皮蛇」時若讓患處擴散繞身體一圈將會致命的說法,導致許多老人家發現自己有類似症狀時非常恐慌,加上因為罹患帶狀疱疹後,身上會不斷出現紅疹、水泡,非常疼痛,讓許多老人誤信民間療法去「抓蛇」,導致病情更加嚴重。帶狀疱疹其實傳染力不高,所以通常發生在免疫力低的老人身上,平日生活中需注意均衡營養,避免酗酒或飲用過多咖啡、茶等影響睡眠的飲料,若發現罹患「皮蛇」,千萬不可誤用偏方草藥治療,或是聽信密醫「抓蛇」,應盡速就醫服藥,以免病情加重。

22219010481_4ebcd4ecbd  

如本身患有糖尿病、白血病、癌症、愛滋病等疾病的老人家,感染帶狀疱疹更應該即刻就醫,早期發現治療,避免嚴重併發症。

帶狀疱疹發作時的症狀主要是神經痛和出現皮疹,但是並不一定哪一樣先出現。比較多的人是先出現神經痛,幾天之後才開始發現皮疹,但也有少部分人是兩者同時出現,或是先出現皮疹後來才神經痛。而為了避免帶狀疱疹的發生以及後續可能的神經痛,醫界最近幾年開始研發所謂的帶狀疱疹疫苗,台灣已在2013年引進帶狀疱疹疫苗,提供有需要的民眾自費使用,如有需要的,可洽詢各地醫學中心,以降低發生的機率。 

帶狀疱疹
如果能得到早期的診斷及治療,通常對減輕帶狀疱疹症狀及縮短病程都是有幫助的,所以必須及早求診於有經驗的專科醫師,包括皮膚科或是疼痛科的醫師都好。其實治療帶狀疱疹病不困難,只要把握黃金時機,以下8個注意事項供各位參考:

1. 發現疑似症狀時應盡速就醫,治療時最忌諱聽信偏方,應交由醫護人員處置。

2. 建議在紅疹、水泡發生的72小時內開始服用抗病毒藥物,越早服用越有效,將可大幅縮短未來神經痛的時間。醫師有時也會合併開立類固醇藥物來治療。

3. 若實在無法忍痛,可請醫師開止痛藥,若是輕微疼痛也可冰敷。

4. 穿著寬鬆衣物,避免壓迫患處,預防磨破水泡導致潰爛感染,留下疤痕。 

5. 多休息、減少壓力,藉由提升免疫力來對抗病毒。

6. 若出現發高燒、咳嗽、頭痛等症狀則應立即就醫。

7. 有一些護膚霜可直接用於皮疹上,但請先諮詢醫師後再使用。

 22020560990_ca8e9f9f4d  

引用 : http://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570

       http://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570/2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mei888 的頭像
    gomei888

    gomei888的部落格

    gomei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