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治療糖尿病五迷思破解!不再讓病患心生怕怕
 
優活健康網 – 2013年10月5日 上午8:00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我國罹患糖尿病的民眾逐年增加,而到目前為止,糖尿病患者已經突破一百七十萬人大關,幾乎已快成了我國的國民病!然而,民眾對糖尿病的衛教知識大多不足,甚至還有許多迷思,而這些迷思更造成民眾不敢接受醫生的治療,導致糖尿病一直惡化,那到底民對糖尿病治療有哪一些迷思呢?
 
破解糖尿病五迷思 你也可以安心接受治療
以下提供五迷思破解,希望民眾能對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有所了解。
 
「迷思一」,胰島素用量的增加表示糖尿病越嚴重?並非如此,出現糖尿病併發症才是真正的糖尿病變嚴重!糖尿病的治療目標是要避免或降低併發症風險。當病人需要注射 胰島素治療、或者胰島素注射量增加,只要他的血糖值和糖化血色素控制在目標值內,而且沒有發生併發症,其實是控制良好。許惠恒理事長解釋,胰島素治療是盡量模擬正常人胰臟分泌胰島素的情形,依據各人胰島素分泌能力、胰島素的敏感度,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每位病友的注射次數不盡相同!
 
「迷思二」,如果糖尿病人的胰臟還能產生胰島素,他就不需要用胰島素治療?起始胰島素治療的時機點,因人而異。病人是否需要胰島素治療,醫師通常會考慮他目前的血糖值和糖化血色素「超標」多少;因為一般口服降血糖藥可降低糖化血色素約1%,而注射胰島素達合適劑量能使糖化血色素大幅的降低,而且沒有最高劑量的限制。事實上,當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胰島素功效無法充分發揮 時,為了有效控制好血糖,避免併發症提前到來,醫師也有可能建議注射胰島素。
 
「迷思三」,吃藥控制血糖比較安全,最好不要打針? 所有的藥物都有相當的臨床研究佐證其藥效、安全性。注射胰島素的病人,只要衛教觀念正確、理解胰島素療法的劑量調整小撇步,也可以很安全!某些口服降血糖藥物能刺激胰島細胞製造胰島素,但只有在身體還能有良好反應時才有效。而有些病友在服藥一段時間後,胰臟細胞功能漸漸衰退,無法控制好血糖,就需要注射胰島素。
 
「迷思四」,需要開始打胰島素時,表示病情很嚴重了?許多病友並不清楚胰島素本來就是身體的一部分,是體內的一種賀爾蒙,若是身體目前沒辦法製造足夠的胰島素來降低血糖,「缺什麼,補什麼」直接在身體補充胰島素或刺激身體分泌胰島素,才能及早控制好血糖,避免導致併發症。
 
「迷思五」,打胰島素最後下場就是失明、洗 腎?恰恰相反!許多病友因為不了解,一聽到醫師建議打胰島素時,無法馬上接受,能拖就拖,逼不得已才接受治療。但這段拖延期間併發症已經悄悄侵襲,等到打胰島素後發生,常被誤認為是打胰島素造成的!其實,糖尿病併發症都與血糖是否控制良好有很大的關係,胰島素治療可以幫助控制血糖,是預防併發症,而非造成合併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mei888 的頭像
    gomei888

    gomei888的部落格

    gomei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